烟花笔记_第二章如斯女人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章如斯女人 (第6/10页)

记忆中,他似乎只留下了一个在空中悬浮的脑袋和我走在灵隐寺的石子路上,山洞里滴水的声音敲打着我已经变得模糊不清的记忆,我始终想不起来他的衣着,应该是符合一个月入八百的技术员,更或者已经飞跃到现在的荣耀,所以,他在这短暂的回忆中始终只是保留着一张淡然微笑的脸,却没有作为身份标识的身体和衣着。

    一个人恐怕很难去整理一场爱恋能够保存下来的碎片的,在每次回忆中总会拎出些鲜活的片段来,这种感觉就像一种意外的发现,而它却应该是一直埋藏在脑海深处的。我在夜里漫无边际的畅想和回忆更加深了这种认识,我怀疑每个人的大脑都是个深渊,里面堆积了大量的空洞与废墟,而每次的回忆也不过就是清道夫般清理出一些长年不见天日的阵物来,阴气、潮湿、甚至黑绿色的霉菌在上面滋生,已经改变了最初沉积时清新或酸楚的味道。

    但这种陈旧的臭气怎么也敌不过刚刚渗出的血腥味,所以刚刚发生的事件在还没有被扔往记忆的深渊之前,便更像是浮在水面上的血迹,惊心动魄的抢眼,相形之下,它比任何已经沉淀的痛苦都来得深重了。这就是我对刘炎这些话的反应,它们是如此之深的刺痛了我,以至于我竟然一言不发地傻坐着,远远地望着他的背影在诡异的月光下斑斑点点,没有怒火的中烧,没有激烈的泪水,只有些无关的情爱回忆,它只和我历经的恋人们有关,而刚才和刘炎之间发生的一切仿佛都没有发生过。

    我甚至于完全忘记了自己迫近于离婚而且一无所有的边缘,却在如此紧迫的伤恸中毫无关联的想起了羡梅的短暂婚姻——她和报社的一个同事结了婚,然后又离了婚,前后也就一个星期,而之前他们谈恋爱的时间相比他们的婚姻却长久的多,而羡梅对此的解释是,半年同居生活对世人需要有个交待,省得别人像谈论通jianian一样谈论他们的自由恋爱与自由分手。于是,大家就陪着他们轰轰烈烈的演了一场欢天喜地的戏,身着红色旗袍一脸脂粉的羡梅笑靥如花,完全看不出来她心里在盘算着分完了红包之后两人就可以一拍两散。而事后,那些莫明其妙出了份子的人们才咬牙切齿地想起来他们连房子都没有粉刷一下。

    羡梅在嬉皮笑脸谈起这段婚姻时常用一种极为调侃的口气,让人看不出她的真正想法,她说这值得庆祝,正式告别了如同抗日一般坚决地贞cao保有状态,这会让她进一步地放弃纯净以及做一个正经女人所带来的无穷压力——没有人会因为她晚归而说三道四,没有人因为她出入酒巴咖啡馆而质疑她的品性,没人因为她身边像走马灯般更换的包括采访对像同事之内的男伴们而捏造花边新闻,这样她会活得轻松一些。

    这些转变不知道是怎么在羡梅身上发生的,我还依然顽固地想起当年她因为男生试图拥抱她而毅然决然放弃刚刚开始萌动的爱情,她那时坚守着爱情与欲望无关的信念,认为激情不过是两人在cao场上追逐奔跑放风筝的一场嬉闹而制造出了的身体无意碰撞,而今,她却像扔一条破抹布一样把贞cao扔掉,并且宣称这值得庆祝,甚至,她说,这场爱情正是为此而精心安排的一场游戏罢了。

    那么,如果是她,会对我如今的境地有什么样的想法呢?一个不名一文的离婚女人,应该从丈夫那里索取多少才值得了付出?毕竟,我并没有像她一样刻意安排这样的结局,这不是一个计划的实现或破产,这是一段婚姻的失败,就像羡梅自己所说的,与计划无关,只是种机缘巧合罢了,这种失败缘于男方低下的出身和社会地位以及缺乏教育,还有,女人对此痛苦的忍无可忍。在这种情况下,我相信女人是受害的弱者,因为人们只注重女人的贞洁,一个有经历的女人,其实是烙上了耻辱的标记。

    而我曾经多次地问过自己,在结婚前,我有没有过破碎的预感?我闭上眼睛,黑暗在色彩缤纷的视觉神经流动中沉沉地向我扑下来。黑暗是忧郁的,或者正是明知黑暗的存在,而且深知它在一直无时不刻地逼近,于是才会害怕它的来临,于是它就降临得如此之快。

    9.

    或者是结婚后的心理压力太重,或者是我的自我调节能力太弱,我这十个月的日子过得异常仓惶,随时随地都会被来源不同的各种和婚姻及财富、地位有关的各种消息而惊觉,而沉溺在压抑的低沉消极中,我似乎永远都是懒洋洋的,但毫无动人的轻闲与适意,而是像被沉重的水泥压在身上那种喘不过气来的感觉,于是我沦落到了极易怒火烧了阿房宫的地步,一旦发作就完全没法控制自己的情绪。

    羡梅曾经劝过我,叫我常出去走走,我也曾一个人坐车到苏州,去替初恋情人上坟。他的坟前很干净,只覆了一层薄薄的灰,还有个插满花的啤酒瓶,里面的玫瑰已经枯败了,边缘黑黑的,只在花瓣根部留了些深红的残嫩。可以想象,曾经有人在三五天前来过。

    我一遍遍地用目光抚摸他的名字,想用温存的回忆唤起几滴怀念的眼泪——友情也好,爱情也好,人道也好,这时候已经不是那么重要了。然而,我无论如何努力,都没能渗出点泪水来滋润一下因长途跋涉而干涩的眼球。

    我看见不远处坐着个年轻男人,他安静地用修长白晰的手在为一座坟清理水泥板间偷生的细草,表情很镇定,甚至在抬头注意到我的目光时还笑了一下,打了个招呼,”我来看看我女儿。”说完他又低下脑袋仔细地整理起泥土来,他面前也摆了些花,没有花瓶,只有两根细细的腊烛并排放着,还没有点燃。

    我步出公墓时突然觉得生活本身变得索然无味起来,除了琐碎的吃喝拉撒以外,情爱和死亡几乎成了生活的主线,而无论是什么样的情爱,都是一个相对应的平衡过程,就在这样摇摆着寻求平衡的过程中,它牵引至死亡——然后再开始新的一轮游戏,在生与死之间找寻支点。人就在这样的索付之间无法解脱地摇摇摆摆。

    这一趟出门,并没能让我超脱,反而陷入了更深的渴望当中——既然死亡来得如此轻易,那么在死之前,我应该为自己做些什么吧,我总不肯相信我是上帝的弃儿,他竟如此吝啬得不愿赐予我一点幸福,舒解压力之后的幸福。

    10.

    羡梅的电话第二天一大早就吵醒了我,我刚刚睡着,睡意才将我拖入一无所知之中,这陡然的中断使我筋疲力尽困倦万分,眼皮沉沉欲坠地抬不上去,我几乎没办法让自己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