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到荼蘼_第一章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章 (第1/4页)

    第一章

    一切故事都是在飞机上开始的。

    我喜欢飞机上开始的故事。

    身边坐着位太太,非常富态,十分雍容华贵,身穿名牌套装,脖子上挂着一串每颗直经5厘米的珍珠,滔滔不绝地向我发表伊对于世物的一切宏论,虐待我之双耳。

    “真不容易,”她说“做人真不容易,苦得要命。一落娘胎,先要看看有没有残疾,全身健康,又想相貌漂亮,最好聪明,又要会得读书,更要懂得与人相处,还有还有,最重要肯挣扎向上,但千万不要乘错飞机,否则来一趟失事就一了百了,开车还要小心,连过马路都错不得,更不可惹官非…真正活到四十岁不容易。”

    我看她一眼。

    她略略不安“我意思是,活到四十岁不容易。”她不知试图掩饰什么。

    此地无银三百两,女人在这种地方最看不穿,谁会猜她四十岁?恐怕近五十岁了。

    她继续说下去“唉,做我们这一代女人不容易…”

    我们?

    “你看看,如今这一代女性多放任,多自由,差了十年,只差了十年,‘我们’便似上了手镣脚铐似的,你说是不是?”

    我不响。

    飞机已接近香港。

    我心毫无欢意。

    “可是也有好处,‘我们’是纯洁的,站在太阳底下,我同自己说:我是一个纯洁的人,比那些心里藏jianian,说一套做一套的人,不知幸福多少,我们人品是上等的,‘我们’生在那个时代,不由我们放肆。”

    我疲倦地合上眼睛。

    “‘我们’…”

    我蓦然回首“不要再说‘我们’了,太太,我已经公开承认我已二十六岁,我怕把你映老。”

    她一愕,听懂了,马上被得罪,紧紧地闭起嘴,眼睛看向窗外,不再理睬我。

    我真后悔。

    为什么不早在十五小时之前得罪她?反正她总要生气的,我就不必双肩滴满耳油,听多几十车的废话。

    我只不过是要保护我的重要器官之…耳朵而已,然而她还是被得罪了。

    人一旦要坚持他是纯洁的或是脆弱的,任何微弱的理由都可以成为他的支持。

    到了。我的老家到了。

    曾经发誓不要再回来,事隔七年,还是回来了。

    飞机缓缓着陆,我心也越来越低落不快,几乎想原机掉头回去。

    勉强振作精神,挽起手提行李,我步出机场。

    母亲偕司机在等我。

    我们在去年见过面,但她尚细细打量我,面孔上带一个宽慰的笑容“又长高了。”

    我不禁觉得好笑。老说我长高,其实我自十二岁后并未长高过。

    “行李呢?”

    “哪里有行李?就这么多,谁耐烦轮候行李。”我拍拍手。

    新司机是个中年人,看不出真实年龄,约莫四五十岁。

    “小姐,”他说“我是阿莫。”

    我朝他点点头。

    “父亲怎么样了?”我问。

    “现还在家里休息,不过一直吵着要回公司。”

    我问母亲:“陈伯呢?他到什么地方去了?”

    母亲讶异地说:“陈伯在三年前过身,你不知道?我们忘了向你提起?”

    我震惊得如五雷轰顶“他强壮得似一条牛,去世了?什么病?”

    “心脏病。”

    案亲也是心脏病。我不响了。

    在等司机把车子开过来,母亲抬起头“咦,那不是祝太太吗?”

    我也抬头,真是冤家何处不相逢,这不是坐我隔壁的太太吗?

    我连忙往母亲身后躲。

    母亲并不知首尾,拉我出来见客“祝太太,这是小女韵娜。”

    祝太太本来花枝招展地迎上来,一见是我,面孔上一阵青一阵红,终于忍不住,一昂首,便上了她家金光闪闪的豪华房车。

    母亲莫名其妙“怎么一回事?”

    我解释“她坐在我旁边不停地说话,被我抢白,她可生气了。”

    “你怎么可以这样?”母亲大惊失色“你有没有向她道歉?”

    “道歉?有什么好道歉?”我自若地说“像她这种女人,不知几喜欢有人得罪她,好挟以自重,骄之亲友。”

    母亲白我一眼。

    老莫慢动作地把车子开过来,是一辆日本房车。

    又一宗意外“我们的平治呢?”我问。

    “卖掉了。”

    我惊问:“我们穷了吗?到这种地步了?”

    “这孩子!二十六岁的人还神经兮兮,叫人听到算什么?咱们王家几时有过什么钱,又怎么会穷下来?”

    我点点头“否认,全盘否认,最聪明的做法。”

    母亲解释“总共才我同你父亲两个人,排场那么大干什么?现在他身体不好,我们都不大出去了,这派头也不必充了。”

    我不以为然“开一辆平治也不算是派头,满街都是。”

    “老头子老太婆不论这些。”她感叹说。

    在车中我们尽说些不相干的话。

    “咦,怎么往郊外驶去?”我问。

    “因你要回来,我们搬了家。”母亲的语气很平静。

    “老房子呢?”

    “卖了。”

    不想我看见老房子。

    一片苦心。

    “这是什么地方。”

    “这是沙田。”

    “沙田?”我怪叫起来“沙田变成这样?”

    “有些地方还要发展得好呢。”母亲笑说。

    一副贸易拓展局局长的态度。

    我紧握她的手。

    “一个人在外头做事,惯吗?”母亲问。

    “做学徒,又不是担大旗,挺有趣的。”我说。

    “你早些回来倒好,可帮你父亲做账。”

    我笑“做假账。”

    “你怎么一脑子古怪的思想?”母亲甚觉不安。

    做人便如做一笔账,岁月添增一项项债目及收入,要平衡谈何容易,又有许多无名肿毒的烂账,不知何年何月欠下不还,一部部老厚的本子,都发了霉,当事人不欲翻启。

    又有些好事之徒特别爱替人算旧账,不知什么道理,总希望知道对方开业以来的所得所失…

    母亲握着我的手“你还打算回去?”

    “当然,”我说“待爹爹好些,我便回去。”

    “是辞了工来的?”

    “不相干,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