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六章 (第3/4页)
小姐,”玲儿哭出声来“你这是何苦呢…” “丫头,哭什么。”花想容笑一笑,安慰她,可才一牵嘴角,脸颊就疼得她直吸气。“快去打点冷水给我敷脸呀。” 玲儿飞快地打了一盆井水,沾湿了锦帕轻轻敷在花想容脸上。 “噢——好疼。” 玲儿眼泪又流了下来,嘴里还喃喃骂着杜立平。 “别哭呀,我不是好好的吗?你瞧,还得了一千两银子,后天施粥时,还可以顺便买些冬衣布施。天凉了,乞丐们总要过冬…” 玲儿呜咽的声音更大了。 “不是叫你别哭么?你这丫头…”花想容鼻子一酸,眼眶发热,仰起头,用锦帕盖住脸,她花想容是不流泪的! FM1046FM1046FM1046FM1046FM1046FM1046FM1046 秋风一阵紧过一阵,慈恩寺门前的大树,枯黄的叶子已开始随风飘落。 今天寺前人声鼎沸。山门前的空地上,架着几口大锅,僧人们忙着加水、添柴、舀粥…还有一些人自动来帮忙。 “排好队,排好队,不准挤,一人一碗粥,再到左边领一个月饼,一件袄子…”一个半大的少年吆喝着维持秩序。 “还有月饼吃呀。”乞丐们兴高采烈。 “昨天是八月十五,中秋呢。” “有新袄子,今年冬天可以过了。” 花想容和玲儿穿着朴素的旧衣,和大杂院的几位大嫂大婶一起发冬衣。 “别挤,一人一件,人人有份。” “这件你穿太小,我给你找件大的。” “多谢花姑娘。” “是花姑娘耶。” “花姑娘人又美,心肠又好,一定是菩萨转世…” “是啊,是啊。” 乞丐们井然有序地排着队领粥、饼和冬衣。 远处传来车马的喧嚣,一会儿,一队浩浩荡荡的车马人群映人人们的眼帘。大伙全都好奇地伸长了脖子张望,连发粥的僧人、发冬衣的女人们也停下了手。 车马渐渐近了,原来是一群衣袍光鲜,神采飞扬的书生,说说笑笑地走来,而后面还跟了一大群围观的百姓和孩童。 “是新科进士们。” “铱醇了,中间那个穿青衣的不是状元杜立平?” “在哪儿?在哪儿?我看不见…” 一听见杜立平这个名字,正低头拭着汗水的花想容抬起的手僵了一下,又继续擦着额头的汗水,转过身整理着手边的冬衣。 “昨天我看见状元游街夸官耶?”兴奋的人们继续议论着。 “那个状元真了不得,人长得俊,才学又好,谁家闺女有福气嫁给他。”五婶羡慕地说。 “说不定你家小翠就有这个福气。”王大妈笑着打趣她。 “咱们这样的人家,哪敢做那种梦。你说是吧?花丫头。”五婶转头问花想容。“哎呀,你别忙着整理了,过来歇会儿,看看热闹。” “就来。”花想容的手继续忙碌着。状元游街夸官之后,全体新科进士就要到慈恩寺,在大雁塔题名。这是本朝的传统,进士及第的人将名字题在大雁塔,名留后世,这可是一件很隆重的事。看来今天这一群新贵就是来此题名的,她怎么忘了,偏选在今天在慈恩寺门前布施呢? “小姐,你别整理了,瞧越理越乱了。”玲儿抱怨着。 “哦。”心在不焉的花想容只好停下手,不知做什么好。深吸口气,转过身望向渐渐走近的书生们。 “这是怎么回事?”看到慈恩寺的热闹景象,进士们停住了脚步。 “哪来这么多臭乞丐?”有人掩住了鼻子诧异地问。 面对这一群志得意满的进士,乞丐们自卑地低下头,瑟缩着身子,谁也不敢开口反驳他们鄙夷的言语。 花想容忘了自己不想面对杜立平的初衷,义愤一起,分开众人,来到这一群衣着光鲜,脸孔朝天的新贵面前。“各位大人,今天慈恩寺在此布施,妨碍了各位,还请见谅。” “原来如此。”一个从鼻孔里哼着气“不知道我们今天要来题名吗?偏选在今天布施。” “这是榜眼孙朝元。”乞丐们的低声议论传到了花想容耳中,也使孙朝元的脸昂得更高,鼻孔都几乎朝天了。 从花想容分开乞丐走出来,杜立平就目不转睛地凝视着她。他从未见过这样荆银布裙、洗尽沿华的她,在他印象中,她总是衣饰华丽,珠翠满头的艳丽模样。她在这里做什么?她的脸上,还隐隐有着淤青的指印让人的心隐隐泛疼,他勉强克制着,才没有伸出手抚摸她受伤的脸,那一巴掌打得太狠了,她一定很疼? “这不是花想容吗?”书生中有人认出了她。她这朴素的样子差点让人认不出来。 “是啊,是迎春阁的花魁。” “她在这里做什么?”书生们窃窃私语,可声音却一点也不小。 “不会是知道我们要来,专门在这里…”有人暖昧地笑着说。 “你们别胡说!”一个年轻乞丐站出来护住她“花姑娘在这里为大家布施冬衣。” “哟,妓女也来布施做好事,想要成佛呀?”一句话引来了一片笑声。 “是啊,穿了这冬衣,说不定会染上花柳病呢。”一个人说得更刻薄。 杜立平听着伙伴们的刻薄话,心里越来越难受。他刚要开口喝止。 只见花想容的杏眼射出凛烈的寒光,柳眉一挑,娇喝一声:“住口!这里是佛门清静之地,不要在这里胡言乱语,亵读神灵。” “哼!”孙朝天轻蔑地瞥她一眼“我们都是读圣贤书的儒生、进士,来到这慈恩寺,就是神灵也会有光彩;而你这不贞不洁的烟花女子在这里,才真是玷污了佛门清静宝地。”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