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章 (第2/4页)
刚才来上课。” 元心诧异。“是吗,我以为他还未回来。” “所以,你更加要用功,莫让他占了锋头。” 元心笑不可仰“铭心你真可爱,居然还用激将法。” 铭心无奈,只得作罢。 “周末同我们出去跳舞。” “我另有去处。” 元心不服气“你有甚么更好的节目?” “我参加了一个叫《雪中送炭》的义工计划,每周服务三小时,专帮老年人修理清洁住宅,有时油漆,有时清渠,或是洗刷地板。” 元心瞪着她“不能置信。” 铭心笑笑“有些老人行动不便,看到我们十分高兴。” 元心想一想“我也可以去吗?” 铭心存心调侃“你要跳舞。” “不,暂停一次好了。” 门口有人说:“我也去。” 一看,是元声。 铭心既好气又好笑“这又不是野餐会,”一口拒绝“我要休息了。” 他们两兄妹只得离去。 铭心掩上房门。 她彷佛听得小提琴声,感到好奇,走到露台张望,刹那间,琴声又停止了。 是元华练小提琴吗。 那天晚上,她睡得比较早。 半夜口渴,起来找水,又听见乐声,不这次不是小提琴,而是流行音乐。 有人在草地上开舞会。 铭心张望出去,只见女孩子们都穿着大蓬裙,或蹲或坐,时时发出清脆的笑声,她们的男伴在旁小心侍候。 明天都不用上班吧。 夜凉如水,铭心关上窗户,在陌生的床上继续寻梦,四处为家,也没有甚么不习惯。 第二天一早起来,梳洗完毕,到厨房去吃早餐。 庸人连忙走过来“夏小姐,我帮你做。” 铭心却说:“我自己来。” “夏小姐请便。” 她自己煎鸡蛋香肠吃个饱饱。 走进图书室,意外地看见卓元华坐在她的位置上。 元华在翻阅一本婚纱杂志,是快要结婚了吗。 听见脚步声,元华抬起头来。 铭心说:“欢迎来上课。” 元华却冷笑“这是我的家,不用你欢迎我。” 又讲错了。 “人家每说一句话,你都爱抢白回应吗?” 元华放下杂志“你太可笑,我不得不提醒你。” “看得出你不喜欢我。” 元华又一次上下打量夏铭心“教书找生活,感觉如何,可还习惯?” “很辛苦很受气。” 元华冷笑“可是为了薄酬,又不由得不低头,可是这样?” 铭心看住她笑,不慌不忙地道:“在人檐下过,焉得不低头。” 元华反而不知再说甚么才好,若比牙尖嘴利,自然不及夏铭心,铭心生活在真实的世界里,训练有素。 元华身上仍然是昨晚露天舞会穿的天蓝缎子大篷裙。 铭心轻轻说:“天天晚上不睡,日以作夜,老得快。” 元华站起来,一声不响走出图书室。 十点钟了。 铭心不认为会有学生来上课,可是意外地,元声探头进来。 “我带你到山后去兜风。” “铭心马上说:“请坐,请翻到第三页。” 元声笑眯眯坐下来。 “请跟着我念: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我整晚都思念你。”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第一次如此患得患失。” “请跟我读: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铭心,你看天气多好,我们…” “君自故乡来。” “好好好,”他举手投降“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被铭心的意志力克服,坐在那里上起课来,不久启发了他的兴趣,与铭心争辩研究读音。 不久,元心也来了,加入队伍,又笑又讲,一室生春。 避家走过,见他们一组三人如此投入,也大为纳罕,啧啧称奇。 只听得元声说:“凡字都卷舌头,那真会抽筋,我决定不卷,省一点。” 元心有心抬杠“我决定字字都卷。” 铭心摇头“不可随意,请专心学习,照拼音练习。” “与我们以前学过的完全不同。” “怎么百多年都没有一套正规的学习方法。” 铭心说:“嘘。” “是是是,床前明月光。” 兄妹忽然一齐大笑起来,连铭心也忍不住被他俩无忧性格感染。 避家一直在门外分享欢乐,本来这三兄妹各管各耍乐,碰了面只点头说好吗,没想到会被一个家庭教师拉在一起乖乖学习,她决定向东家报告。 这一堂课直上了个多小时。 “我们下午再来。”意犹未尽。 这时庸人进来说:“海军部找夏小姐。” 元声与元心齐齐问:“海军?” 铭心连忙去听电话。 元心追出来“海军?” 铭心挂上电话“我是后备海军中尉,每月受训演习一次,他们通知我下月一号报到。” 元声张大嘴巴。 元心比较直接“哗,精采,厉害。” 铭心绕着手臂笑“可是有些人喜欢跳舞。” 卓元声连忙鞠躬“佩服,佩服。” “铭心,多讲一点。”元心握紧她的手。 铭心笑“你也可以参加,我把章程给你。” 元声却说“出去吃饭可好?当作奖励学生。” 元心说:“我也去。” 元声给一个眼色“我同老师有话说。” 元心抗议:“在家闷死人。” 铭心骇笑,这样大的家,一切设施应有尽有,读书打球游泳看戏,换了是她,一年不出门也不会闷。 她摇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