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章 (第1/4页)
第三章 “谁的信?” “旧情人。”宜室一吐为快。 尚知马上咧开嘴笑。 “不相信?” “算了吧,你知我知,汤宜室根本没人追,捏造什么故事。” 宜定为之气结。 尚知走到她身边端详她半晌“老了。”他下结论“再也变不出花样来了。”他吻了爱妻的手一下,施施然走出房间。 宜室看着尚知的背影,他即使长到五十岁,也还是个愣小子。 宜室把信放过抽屉里,过一会儿,又取出来,撕成八片,把碎纸扔掉。 她不能解释为何要这么做,又觉得反应过激,忽然认为在一封无关重要的信上花那么多时间十分不值,站起来,推开椅子,便扬声叫小琴。 小琴出现:“是,mama。” “过来我身边。” 女儿就是这点好,大到这样,宛如小大人了,仍然可以依偎怀抱。 小琴等着母亲吩咐,但宜室没有出声,过半晌,她才说:“手续办好的话,便要与你退学。” “我有心理准备。” “那就好。” “我还要学中文吗?”小琴喜孜孜的问:“一向最怕背书。” 宜室一怔,她从来没考虑过这个问题,可见有许多细节有商榷的必要。 以前见女朋友嫁了洋人,生下混血儿,又住在外国,却苦苦逼那黄头发的孩子读上大人、孔乙己,便觉得好笑,现在,她要不要小琴放弃中文? 宜室终于答:“你父亲是教育家,问他好了。” 宜室不担心小琴,但瑟瑟呢,将来这孩子势必完全不懂书写阅读中文了。 宜室一阵惘然。 晚上,李尚知安慰她“人家批不批你做外国人还是悬疑,平白先cao了心,多划不来。” 他学了乖,没把他与三叔之间的对白抖出来。 宜室在床上转个侧“你想不想去?” “你去哪里,我便去那里。”尚知回答得很简单。 宜室很了解他的意思。 每隔一段日子,李尚知便代表大学外出开会,他一走,宜室便惘惘然,拿了手袋忘记锁匙,老像少了什么似的,晚霜也不高兴擦了,电视也不大看,晚上与女儿胡乱睡了算是一天。 感觉非常难受。 待尚知回来,问起他,也一样,无心开会,只看着表想回酒店打长途电话。 最后宜室不得不感慨地承认,他俩算是恩爱夫妻。 每次尚知都说:“我永远不再会一个人旅行。” 但公事公办,宜室的工作也不轻松,她不是常常拿得到假期跟着走。 宜室忽然说:“委曲你了。” 尚知一怔“话从何来?” “要你从头开始找新工作,”宜室笑“不过,李尚知教授一定不输给外国人。” 尚知觉得宜室有时天真得似一个小孩子,不禁暗暗叹气。 一言提醒了他,第二天,他马上联络上机械工程系的倪博士。 他也不打算客气,开门见山的说:“倪博士,听说你在多伦多当过一年客座讲师。” “八五年的事了。” “情况如何?” 倪博士只是笑。 李尚知拍一拍额角,情况若是大妙,人家就不会回来。 果然不出所料,倪博士说:“宁为鸡口,莫为牛后。” “职位还容易找吗?” “要看机缘巧合,全世界好的岗位都难找,你我在华南已有十多年功力,算是开国元老,待遇不错,怎么,想到别处发展?” 李尚知笑答:“有这个打算。” “那么去之前,就该预先应征申请职位。” “谢谢你倪博士。” 李尚知当然明白。 宜室辞去工作,有一千样事可以消磨时间,而且都为社会认可。 他呢,他能不能够这样轻松?恐怕不可以,一个正在盛年的大男人坐家中无所事事,不愁衣食,也怕闷死。 真是棘手。 尚知想起新婚不久,小琴刚出生,他自理工学院离职出来,大约有半年时间赋闲在家,那种滋味,若非亲身经历,难以想像。 这件事原本早已淡忘,此刻却幽幽钻上心头,李尚知不想再经历类此惶恐。 那一段日子,他只觉得时间过得特别慢,心特别怯,面孔特别木,手脚特别软。连书都看不进去,也不想与婴儿亲近。 看见宜室一早辛劳地出去上班,内疚得说不出话来,呆呆地等她下班,更加难受,六个月就使李尚知老了十年。 幸亏宜室一点怨言也没有。 宜室那时年轻,吃了苦也不知道,待明白过来,苦头已成过去,也只得作罢。 往后夫妻俩对这段不愉快的日子一字不提,故意要将之从记忆中剔除,也做得很成功,但是今天李尚知却把细节一一都想起来。 宜室不是一个健忘的人,是手头那笔遗产壮了她的胆子,真不知横财是帮了她还是累了她。 当务之急,李尚知马上把他们两人共有财产算一算,连他的公积金在内,数字不算难看,他这才松出一口气,没想到一轮混战,居然也挣下一点积蓄。 那个下午,李尚知亲自用电脑写了好几封信到加国各大学去探路。 虽没有朋友,也有相识,他的人缘不错,应当很快会得到回音。 回家途中,尚知买了一份温哥华太阳报以及一份多伦多星报,交予宜室。 瑟瑟问得好:“有没有月亮报?” 小琴附和:“对,为什么从来没有月亮报。” 宜室取起报纸,匆匆翻阅,到了买卖楼宇一栏,便停住不动。 民以住为天,穿什么吃什么反而有极大的伸缩性。 “mama,为什么外国人的报纸都叫凯旋、时报,而我们却有成功很、光明报。” 宜室拾起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