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章 (第4/4页)
不姓宋,可能这对耳环只是一份礼物。” “说得也对。” 三日之后,盼咪出院,我们欢天喜地的把她接回家来。 瑞芳她爹鲍老先生打了个长途电话来,说: “你们见鬼?姓宋的就住你们的顶楼Penthouse。” 我与瑞芳面面相觑。 瑞芳说:“我一直不知道他们住纽约,不然很容易查。” 我们马上到管理处去打听,他们说:“是姓宋。” “这就好办。”我说。 “我与你一起上去道谢。”瑞芳说。 “不。我一个人去,宋家怪怪的,人多反而不好。” “你打算怎么做?” “买一束鲜花,”我踱着步“请宋太太安。” “也只能如此,再带一本你的书上去…《长江与我》。” 我再紧张,也忍不住笑出来。 这本书自从出版以来就被季鲍瑞芳调笑到如今,见鬼。 我到街角去买花。 “康乃馨,”我说“三打,粉红色。” “我们没有康乃馨,先生。” 我一怔。 “玫瑰好不好?” “不好。”我指指“那是什么花?” “那是风信子,先生。” “很好,全部包起来。” 紫色的花,包在白纸里。 回到公寓,我请管理处通报,我要上顶楼。 避理处联络了半日,我呆子似的捧着一大把花站在自己家楼下。 老婆下来找我“先回家吧。”她说。 “没关系,我们反正从来没在这里大堂坐过。”我说。 “这是什么花?从来没见过,蛮好看。” “叫风信子。”我说。 “并不香。”她说。 避理员走过来说:“季先生,顶楼的宋先生说既然你定要见面,请上去。” 我与老婆交换眼色。“我这就去了。”我说。 “你怎么像‘风萧萧兮易水寒’?”老婆问。 “我心里实在惭愧,人家阔太太为了咱们女儿,自马上摔下来,情形不知是好是歹。” “看样子没有太大的问题。”老婆说。 “你不知道他们,怪得要死,”我说“在现场伤者伏在地上动也不动,他们尚且淡淡地道:‘不碍事。’” “怕是真不碍事呢?你先去照会,改天我带了盼妮再上去。” 我点点头。 电梯直驶到顶楼,我按铃。 来开门的正是那日在海德公园跟我交谈过的人。 “宋先生…”我连忙招呼“季某总算找到你了。” “不敢当,不敢当,”他和蔼地笑“请进来。” 我捧着一大把花进门坐下,平时倒觉得自己顶风流潇洒、此刻忽然自惭形秽、这宋某有一股形容不出的雍容。 我把花搁在桌子上问:“尊夫人无恙吧?” 他忽然面红起来“季先生误会了,我虽姓宋。却是宋太太的管家。” 哦。一个管家。我很不好意思,这好比刘姥姥把平儿当作风姐…我怎么可以做成这种错误,什么时候开始,我竞变成了乡巴佬。 “我叫宋保罗。”他和蔼的说。 “宋先生。”我尴尬地称呼他。 “不敢当,不敢当,”他连忙说“叫宋二可以了,我们—共四兄弟,如果叫‘宋先生’,该怎么个应法?” “哦,”我说“那也好。我是季少堂,我们还是邻居呢,我就住楼下。” “这我知道,季先生。”保罗微笑。 “嗳,那么你也该叫我一声老季。”我笑。 “那么不客气了。”他笑“季兄真是爽快人。” 他的目光落在那束花上,忽然一怔,但只有一刹那,马上又恢复自若。 有外籍女佣人取了花去插在瓶子里。 我打量着他们这所公寓,约比我们住的地方大一倍,连着顶楼花园与喷水池,家俱装修很华贵,跟我岳父大人的兴趣相仿,是法国宫庭式。 女佣人泡了中国茶出来侍候。 我开始入题“宋夫人的伤势不要紧吧。”我问“我们一家非常挂心。” “太客气了,”宋二这个人是这么温和“现在没事,当时可让我们吃一大惊,这完全是意外。季兄不必耿耿于怀。” 我感激的说:“可是我们想见到宋夫人面谢。” 宋二说:“宋太太不在纽约,她在纳华达州。” “啊。”我意外“宋先生呢?” “宋先生在苏黎世。”他说。 我点点头:“宋夫人身子完全康复了吧?” “完全没事了。”他答“请放心。” 我把那只耳环握在手中,放在茶几上“请你代交还宋夫人,并且代为致意,如果宋夫人到纽约来,务必请通知我一声,好让我上来拜访。” “当然。”宋二的态度客气又没有距离。 这时书房忽然转出另一个年轻人,跟宋二一般的浓眉大眼,体格强健,只是神气带种冷峻。 宋二连忙介绍说:“这是我弟弟路加,老三,过来认识季兄。” 路加比保罗冷一分,可是也俊一分,他笑说:“我读过季兄的《长江与我》。” 我忽然面红了。 老三说:“那本小说很有商榷的余地,可是季兄在国家地理杂志上那篇关于Celts民族的文章,真令人佩服不已。” 我总算心中一块大石落地“怎么…?” 宋三有种倨傲:“我也是国家地理会会员。” “啊?”我连忙问“请问是哪个分会?” 这时候宋二一个眼色使过去,宋三顿时转了话题。 他笑说:“季兄一定以为我们太太在这里,所以送了风信子上来。” “老三。”宋二阻止他。 这当中一定有什么事,可是为什么?我的脑筋飞快地转动。 宋三笑“老二你真婆妈,风信子…”他自己也忽然住了嘴,停一停后接口“季兄你有所不知,老二是园艺专家,他种植的风信子品种很广,而且色香俱全。” 原来如此。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