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六章 (第4/5页)
差点被扫地出门。 他知道她总得上街巡逻,但连续好几天,在街上巡逻的警员都是小林和小陈轮流值班。 她彷佛是掉进时空夹缝里,瞬间从人间蒸发了一样。没有人知道她在什么地方,而找不到她的踪影令他心烦意乱。 他原以为,只要回来将事情解释清楚,一切便会自动接回正轨,甚至很快地就能消弭十年的伤害。但如今他才深切地体认到,这十年是多么遥远的一段距离。 因为这十年,他不再属于夏日小镇。 也因为这十年,他无法再属于夏日小镇了吗? 或许,更残酷的事实是…他从来就不曾属于这块土地? ********* 他从没想到,自己会迫切地需要对某人告解。 在教堂里,他无助地说:“华牧师,我想告解。” 华牧师熟悉镇上每一个人和每一件事情。他对梓言微笑。“你觉得你做错了什么事?孩子。” 华牧师的笑容令他松了口气。“我以前很不喜欢来教堂。”他惭愧地说。“因为教堂会让我联想到丧礼。”小镇上的人们并不是绝对虔诚的教徒,但是有关生老病死、婚丧喜庆的事,却强烈依靠着这唯一一座教堂的支持。人们不会常常来教室做礼拜,但教堂在夏日镇仍然有着重要的份量。 “但现在呢?”华牧师眼中有着了解。 “现在我除了这里,似乎没有别的地方可去了。”也或许只剩下华牧师能够接纳他、告诉他真话。 华牧师险些失笑。“夏日镇不是一个排外的地方。” “但却似乎不能原谅曾经背叛过这里的人。” “你曾经真正背叛过吗?”华牧师温和地问。 “我曾经想过要永远离开这里,不再回来。”这种想法本身就是一种最严重的背叛吧? 华牧师看着梓言的眼神更加的柔和。“有时候,上帝指引人们前去一个地方,不代表那就是人们最后的归属,而只是为了达成某些目标的过渡历程。一个人内心的选择终究必须透过自己才能做下决定,而那需要历练。选择的本身并没有罪,梓言。” “但如果我真的选错了呢?我答应过另一个人绝不离开的。” 华牧师轻轻碰触他的肩。梓言比他高,他必须站在比较高的地方才能碰触到他,但他只是示意他站近一点。 “你的身虽然为了某个理由选择了离开,但只有你自己才知道,你的心、你的灵是否也跟着离去。 “当时我一心一意想要走。”他不会掩饰他曾经走得那么决绝,毫不考虑要回头。 “很多人都离开过,甚至有人不再回来。”小镇毕竟不是一个全然封闭之地,住在这里的每一个人都有自由选择的权利。 “但我曾经想过永不再回来…”或者那只是他的错觉?“夏日镇或许不会原谅有过这种信念的人。” 所以才会对他如此冷淡,是吗?当然,一些叔叔阿姨是很乐意跟他说话,但那只是基于好奇与无聊,或许还出于爱凑热闹的本性? 华牧师深切地看着他,好一会儿,才道:“如果你真的这么认为,那么我建议你或许可以去镇上的图书馆翻翻过去十年来的报纸。通常,一个人要赢得别人的接纳之前,总得付出一些努力。” 这就是官梓言接下来在镇上图书馆耗了一个礼拜的原因。 他花了一个礼拜的时间,才将小镇这十年来的相关新闻都读过一遍。 图书馆的管理员秦小姐是个不喜欢说人闲话和八卦的小镇异类。 小镇居民不喜欢泡图书馆,平常闲聊八卦已经占去他们宝贵的阅读时间,因此她很高兴看到有人能天天上门报到。 她协助梓言找出已经翻拍成胶卷保存的旧报纸,以及其它还未制成胶卷的报纸纸本。当然,她也没时间或兴趣到处去宣扬这个人正在这里,以及他正在做的事。 毕竟偌大的图书馆里,也就只有他们两个人。 她不打算吓走难得进馆使用图书馆的少数异类分子。 茫茫报海中,梓言决定从最新一期的新闻开始读起,从“现在”这个时间点慢慢往过去回溯… 于是,从他回镇开始,他看见熟识与不那么熟识的人,生命中重要事件的落幕与发生。 有人结婚了,有人出生了,有人离开小镇去读大学了,一如当年他所做的事…只差别在,他们有些人回来了,而他没有。 但也不是所有离开的人都选择回来。 人事上的变迁,让他看见小镇的起落与变化。 有些传统依然存在,比如小镇年年在夏日时节举行的祭典。 但也有一些事情改变了,比如小镇年年在夏日时节举行的祭典内容…原来从五年前开始,夏日镇便不再举行大规模的夏日祭了。背后原因,跟经济的萧条有关。镇长办公室为了投资营利事业,无法再拨出大量的金钱让小镇延续他们不切实际的传统文化。 快速浏览过这些旧新闻使他不胜唏嘘。 当他读到最后一卷胶卷,并没有意识到已经看到最后了,直到他发现报纸的日期是十年前他离开后的那个月… 报纸标题上赫然几个大字写道; 等了两个礼拜,她哭了。 他倏地一惊,细读那则太阳报老编时代的旧新闻… 如果这个世界上其有所谓最遥远的距离的话,那么对我们的麻烦人物方心语来说,应该可以用一句话来下注脚: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而是明明强烈思念着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