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八章 (第2/4页)
的筹码对付乔勋,即使倾家荡产也在所不惜。 “可是基金会里没有资金呀!”董樊祈擦拭着脸上沁出的冷汗,极力想说服英野风。他想:也许英野先生只是一时在气头上所说的气话吧! “这是你的事,得自己去想办法。”他冷漠的脸上毫无转圜的余地。 “天哪!总共三千万美金,要我去哪筹?能不能分期?”这是董樊祈最大的能耐了,分期还尚有可能。 “不行,我要一次抽出,三千万美金,一个子儿也不能少。” 英野风斩钉截铁的冷硬声调,将董樊祈逼得跌坐在沙发上。 只见他将头埋在双掌中,不停抓着头皮,无奈的表情发生在这个叱?整个美国金融界的大户金主脸上,感觉极不相称。 “给我多久期限?” “最多十天。” “十天!”老天,这简直是逼他去自杀嘛!董樊祈更不明白,英野风的“风”集团被毁关他何事,为什么要将气出在他身上。 “怎么?办不到?”英野风得意一笑,因为董樊祈这样的无措反应正合他意,只要他再继续逼压,一定可以达成目的。 乔勋,你等着我手到擒来吧!我会让你后悔莫及。 “我真的办不到,你别逼我。”董樊祈陡然站起身,将手撑着桌面,目光窜起十足的火焰;略白的眉苦恼的攒在一块儿。 “别急,董老板。我话还没说完呢!”在英野风不愠不火的脸上泛起一阵充满寒栗的笑意。 “说吧!你还要怎么逼我?” “我不逼你,只想和你攀个亲家。”英野风睁亮他似孙悟空般的火眼金睛,任董樊祈怎么也逃不过他的算计。 “亲家?我只有宛萩一个女儿,你可能搞错了。” 董樊祈蹙眉深思,欲从英野风的表情中探知些事实。 “我没弄错,我要的人就是董宛萩。”他阴险的眸泛着青光,冷冷的笑意让董樊祈毛骨悚然。 “你的意思是?” “我知道董宛萩最听你的话,叫她和乔勋离婚,改嫁给我。” 董樊祈像是挨了一记闷棍般,半天发不出一语一言!在他印象中,自从他来公司后,董宛萩就以身体不适为由在家休养,他俩可以说接触的机会少之又少,英野风怎可能突然想娶她呢? 这事大有问题。 “我想应该有个理由吧!”他得搞清楚其中的蹊跷。 “宛萩过去在日本就和我交往了五年之久,只因一点儿小误会而分手,我想她对我还是有情的,总比你逼迫她嫁给乔勋要幸福得多。” “这事她从没对我说呀!”董樊祈震惊地张大嘴。 “反正你现在已知道了。做不做也随你,让宛萩嫁给我,咱们就是姻亲,那么我就没理由抽回我的资金,如果不…那你就得在十天内将钱凑齐。” 他丢了个难题给董樊祈,依董樊祈重权爱势的个性一定会照办的。 “乔勋他会答应吗?不可能的。”堂堂黑帮帮主,怎可能任人摆布。 “这就得靠你那张三寸不烂之舌了,过几天等你消息。” 英野风站起身,拍了拍身上的灰尘,准备跨步出去“对了,帮葛强造造势吧!可别浪费了你的人脉关系。” 交代完毕,他像个没事人似的离开了,然从他的眼神表情里,尽可瞧见一副自得的笑意。 董樊祈却是被愁思所苦,他该怎么办呢? ** 后天就是众议员选举的大日子,英野风特地带领葛强及所有人马分批去拜访各州州长,以获得更高的选票。 也因此乔勋趁今天英野风不在的时候带董宛萩到“董氏”走走看看,并暗中查探英野风是否曾在董氏动过什么手脚。 丙真,在乔勋没去公司的这几天里,人事方面经过了大调动,上上下下全安排了他的眼线。 乔勋冷哼,英野风以为如此一来就能掌握住什么吗?其实他这么做也只是一种最消极的手段。 “勋,怎么人事都变动了?全都是些我不认识的人,连我的秘书都被换下,英野风实在是太过份了!” 董宛萩义愤填膺不已,高昂的语调更是愤慨。 “别气了,他作威作福不了多久的。”他不动声色的笑说,恣意潇洒的彷若整件事都在他的掌控之中。 “但我就是忍不下这口气,我去找爹地理论去。” “不用了,他也是不得已的。”乔勋拉住她急欲驰去的脚步。 “就因为他是公司的大金主?”她蹙眉质疑。 “你太单纯,不懂政治上的勾心斗角。他要的不仅是公司,更是你父亲的权势与他在华尔街呼风唤雨的能力。” “他太可怕了,比三年前还恐怖。”董宛萩直摇头。 “嗨!乔勋、宛萩你们来了。” 当董樊祈远看见他俩时,便迫不及待的快步走来,但当他面对乔勋时又却步了。 他该怎么开口叫他放弃宛萩呢? “爹地。” “爸,好久不见了。”乔勋礼貌回应。 “乔勋,我有话对你说,能不能跟我来一趟办公室?”就算再难启口,为了整个董氏与他在金融、政治界的地位,也得硬起头皮一搏了。 “爹地,你有什么话我不能听吗?”董宛萩横隔在两个大男人前面,不想被摒弃于外。 “你最好别听。”他满难为的。 “不,我要听。”她执意。 “爸,就让她听吧!否则宛萩以为你会欺负我呢!”乔勋风趣一笑,然他心里也是满好奇董樊祈找他为何事? “这…不好吧!”董樊祈无奈一叹,他不想亲口伤了自己的女儿。 “爹地,为什么?”他愈是不同意,董宛萩心里愈是惊慌,一股不祥之感突然窜过全身! 乔勋眯直眼,细细观察着董樊祈那脸无奈的表情,想必他有难言的苦衷“宛萩,别为难爸了,想必爸也不敢杀了我这个半子。”他想以开玩笑的口吻化解她心中的疑虑。 留下董宛萩一人在接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