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意合欢_第九章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九章 (第2/3页)

家,你千方百计不见她;如今退了婚,你又专程登门要见她,我实在很不了解你们新一代年轻人的行事作风。”牧雍明白再争下去,宋世藩对他的好印象会一笔勾销,所以只好退一步说:“伯父教训的是,小侄的要求确实是有欠考虑。那么,我能不能问一声,璇芝小姐目前好不好?还怪我吗?”

    “她很好,不曾提到你,我想他没什么怨怪,她自己逃家,也有一半的不是。”

    宋世藩又说:“她目前不在家里,她母亲带她到上海、杭州的亲戚家走动,所以你想见她,也是不可能的事。”

    他和璇芝就这么结束了吗?牧雍以极沉重的心情离开宋家,回头看到严严紧闭的宽宅大院,果真是朱门深似海,要寻一个人比登天还难吗?

    他所要求的不过是和她说一句话而已呀!

    然而可笑的是,大家都谨防着他们有机会说话;但最最教人莫名其妙的是,他竟为了求那句话,辗转反侧,日夜思之,即使是付出一切代价,他恐怕都会心甘情愿吧?

    璇芝,璇芝,你到底身在何处?

    他这前所未有的情绪是如何衍生的?真只有她才能治得好吗?

    牧雍静悄悄地回到“烟萃居”不愿惊动任何人,因为他亟需独处。

    看见翠竹,一声长叹;见到绿芭蕉,一声长叹,等见着桌上由美国宾州来的信,他的叹息声没有了,换来的是更多的心事。

    整个暑假,他或许见不到璇芝;而秋天她回学校时,他早在往美国的船上了。

    不!不行!此去三、四年,时间如此长,万一她嫁了别人,他该怎么办?

    他不要她嫁给别人!想到这儿,牧雍如遭当头棒喝,无法动弹。他的内心有个声音冲向脑门,叫着:我要与璇芝共处晨昏、寸步不离;我要她依赖我,只属于我一人;我受不了一日见不着她,我受不了她对别人友善;我只准她在心里爱着我,她的一颦一笑都只为我徐牧雍一人而存在!

    爱?这就是中国诗词中吟咏的爱情,西方戏剧小说里歌颂的爱情吗?

    他忆起运河旁初见她时的惊艳,以后他的殷殷相助,不是侠义心肠,而是一种心底的钟情;其后北京相逢,他的屡次探访,不是友谊,兄妹情分或道义,而是出自他对她的渴求和恋慕。

    所以他锲而不舍、低声下气、嫉妒、忽悲忽喜,像个任性的孩子,原来都是因为爱她的原故。

    他时常高唱自由恋爱的论调,但都是纸上谈兵,自己真正爱了一年,却不曾觉悟,岂不荒谬?大概璇芝是属于他的包办婚姻及封建意识,他没想到爱会停驻在她身上。

    说什么自由恋爱?真正爱上以后,就彻底失去自由,管她的村姑或小姐,新女性或旧女性,受教育或没受教育,他早已挣脱不了璇芝的魔力之网。

    问题是,璇芝是自由的,也有选择权,她爱他吗?

    牧雍一点信心都没有,仔细回想,璇芝责怨他的时候多,而且对他没有比其它人特别;自行返回富塘镇,尤其做得狠绝,没有一丝一毫的留恋或不舍。

    如意缘天生注定,他去年大婚之日,就该与她结为夫妇的。第一次他觉得指腹为婚的妙意…是你的就跑不掉。璇芝呀璇芝,她应该属于他,此刻在烟萃居内恩爱厮守,过着只羡鸳鸯不羡仙的日子!

    但他亲手扼杀了一切,要如何才能挽回呢?

    牧雍或坐或走,就是静不下那颗騒动不安的心。

    “大少爷,老爷书房有请。”仆人在门外说着。

    八成是为了出国的事,他拿了那封宾州来的信就往父亲处而去,可没想到连老奶奶及母亲也在座,好像要讨论家族大事一样。

    “美国大学来信,确定明年一月可以收你,你现在的计画是什么呢?”徐仲甫很开心地问儿子。

    “收行李、订船期船票,都是愈早办妥愈好。”

    “还有成亲的事。”老奶奶的口气颇为严肃。

    “既然你国是出定了,婚事就不能再拖。”

    “曹家的曼君怎么样?”徐仲甫旧事重提。

    “爹,我说过很多次了,我绝不会考虑她的。”牧雍强调着。

    “我也不喜欢曼君,看来不像是个安分守已的女人。”老奶奶说,并向慧娟使个眼色。

    “我这儿有几个人选,足经过我们多方打听询问的。像黄家二小姐,美丽贤淑,念过女子中学…”慧娟拿着几份名帖说。

    “娘,您这不是又来一次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了吗?”牧雍无法再听下去。

    “那你就自己说出个对象呀?”慧娟逼问着。

    “你心里应该有个意中人吧?”老奶奶稍稍温和地说。

    这件事实在太难启口,但又非说不可。

    牧雍清清喉咙,试着以不疾不徐的声调说:“孩儿若要娶妻,只愿娶宋家的璇芝。”

    屋内一下子寂静无声,恍若无人之境。

    久久慧娟才说:“牧雍,你说的可是我们才退婚的璇芝?”

    “乖孙儿呀!你没在开大家的玩笑吧?你那时怎么都不肯娶她,这会儿又指名要她,我们都被你弄胡涂了!”老奶奶说。

    “奶奶、爹、娘,真正胡涂的是我,我那时反的只是封建婚姻,并不是璇芝。”

    牧雍见大家更不解,于是说:“不瞒您们说,璇芝这一年,在北京与孩儿相遇,我和她之间相处得不错,早也对她产生好感…”

    “什么?你一直知道璇芝在北京,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