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宫廷艳史_第166章须小心些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66章须小心些 (第1/2页)

    第166章 须小心些

    穆阴、匡源、杜翰、焦佑瀛,于载垣等窃夺政柄,不能力争,均属事恩溺职。穆阴在军机大臣上行走已久,班次在前,情节尤重。该王大臣等拟请将景寿、穆阴、匡源、杜翰、焦佑瀛革职,发往新疆效力,均属罪有应得。

    惟以载垣等凶焰嚣张,受彼箝制,实有难与争衡之势。其不能振作,尚有可原。御前大臣景寿,着即革职,仍留公爵并额驸品级,免其严遣。兵部尚书穆阴。

    即革职,改为发往军台效力赎罪。吏部左侍郎匡源、署礼部右侍郎杜翰、太仆寺少卿焦佑瀛,均着即行革职,加恩免其发遣。钦此。煌煌一篇上谕,全是懿贵妃的主意,这时载淳做了皇帝,懿贵妃也升做了太后。孝贞后住东面,宫里人称为东太后。

    懿贵妃住在西面,宫里人称为西太后。当时肃顺在宗人府里接了圣旨,便十分愤怒,大声对载垣、端华两人说道:“你们当初不听我的话,把事体弄糟到这个样子!”

    原来咸丰帝临危的时候,肃顺便劝怡亲王先把国玺偷了出来,再行调动兵队,看住两位太后和幼主,不放他们进京去。一面下谕,革去恭王、荣禄一班人的职,夺去他们的兵权,然后回京行事,那时怡亲王胆小,不敢下手,那传国玉玺又落在西太后手里,大势已经去了。

    又放两宫先回京去,和恭王、荣禄从容部署,自己又守着笨重的梓宫,直比太后迟三日才到密云,坐失绝好机会,生生地败在怡亲王一人手上。

    当时肃顺口口声声怨恨怡亲王,怡亲王也无话可说,只得听凭华封、绵森两人把他押到宗人府空屋子里去自尽。

    且说肃顺由睿亲王仁寿、刑部右侍郎载龄押着出宗人府来,直押到西市去行刑,那沿路看热闹的人,人山人海,见肃顺身肥面白,因在国丧期内,穿着白袍布靴,反绑着坐在牛车上。

    那犯人过骡马市大街的时候,道旁的小孩都欢呼着道:“肃顺这jianian贼,你倒也有今天这一日吗?”

    还有许多读书人听说肃顺杀头了,便大家呼朋引类地坐着车子,带着酒菜,到西市去看热闹,一面欢呼畅饮,一面抓些泥土向肃顺脸上掷去。一霎时肃顺一张白白胖胖的脸堆满了泥土。

    刽子手举刀吃嚓一声,把肃顺的脑袋砍下来。便见人丛里走出一个少年来,扑地在睿亲王马前跪倒,满脸淌着眼泪。睿亲王问是什么人,那少年自认说是已故大学士柏葰的儿子,他愿出一千两银子把肃顺的头买去,祭他冤屈死的父亲。

    睿亲王也知道柏葰死得冤枉,又看那少年哭得厉害,便答应了他。少年便拿出一千两银子来赏了刽子手,捧着肃顺的头回家去,请了许多亲友看他祭人头。说起那柏葰。

    在咸丰八年的时候做大学士,他虽是满人,却也常常放出去做主考,这一年,恰恰点柏葰做了北闱的主考,便有人告发,说他勾通关节,将一个戏子名平龄的取中了。

    他们旗下的公子哥儿原爱唱戏,高兴的时候串着班儿,算不得一回事体,况且捐了监生进考场,原讲不得出身,只看文章便了。无奈那肃顺正在专权的时候,他有意要兴大狱,在文宗跟前说了,把那时北闱的同考官一网打尽。从同考官起。

    直到举人,杀头的有五六十人。只有那时一个副考官名朱凤标的,因害眼病请假,不曾入场,只革了职,逃了性命。刑部会审下来,把柏葰的罪定了斩立决,那班满大臣都替他在文宗跟前跪求。

    无奈文宗听信了肃顺的话,再也挽不回来,当时对大臣们说道:“朕不是杀宰相,朕是杀考官。”

    到行刑的这一天,柏葰照规矩戴着没有缨子的帽子,穿玄色外套,步行到菜市口去谢恩以后,静候圣旨,又叮嘱了儿子在夕照寺守候,他儿子正要走时。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