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73章须求慧妃去 (第1/2页)
第173章 须求慧妃去 慧妃也不敢进去,急回身走到慈禧太后宫里,说:“皇上大病才有转机,见了皇后,怕又要糟蹋了身子,再发起病来可不是玩的。” 慈禧太后听了慧妃的话,不觉大怒,说:“这妖狐,硬是要迷死皇帝吗?”说着,气愤愤地赶到干清官去。一脚踏进寝宫。 那孝哲后正伏在床沿上,低低地说着话。慈禧太后看了一眼,一缕无名火直冲顶门,她也顾不得什么皇后不皇后,脸面不脸面,便上去一把揪住皇后的头发。 在两面粉腮儿上一连打了十几下嘴巴,口口声声地骂道:“sao狐!你敢是打听得皇上的病有些转机,又来迷死他吗?”打得皇后云鬓蓬松,娇啼宛转。 慈禧太后还气愤愤地喝令宫女拿大棍来,急得同治帝只在枕上磕头求饶,那满屋子的宫女太监也一齐跪下来磕着头,齐声喊着:“老佛爷”那孝哲后也跪下地来,一面磕着头,一面说道:“老佛爷! 姑念俺是大清门进来的,赏俺一点面子罢。”一句话触动了太后的心病,她明知道皇后在那里讥笑她自己不是从大清门进来的。又因清官的祖制,皇后从大清门进来的,只能废黜,不能辱打,这一气把个太后气得一言不发,一转身便回宫去了。 同治帝见势不妙,忙传旨召军机大臣侍郎李鸿藻进宫,那李鸿藻正在军机处,还不曾退值,听得皇上宜召,忙跟着太监进宫去。 走到寝宫门外,便站住不敢进去。小太监替他进去通报了,同治帝吩咐挂帘,把李鸿藻唤进屋子去。皇后站在皇帝床前,正在那里抹眼泪,见李鸿藻进来,急欲避去。 皇帝拉着皇后的袖子说道:“你也不用回避。李师傅是先帝老臣,你是门生媳妇,朕如今有紧要话须和师傅说,你也可以听得。如今你先去见过师傅罢,将来全仗师傅照应呢!” 说着,不觉也掉下眼泪来。孝哲皇后正要过来拜见李鸿藻,慌得李鸿藻忙脱下帽子,趴在地下磕头。 同治帝说道:“师傅快起来,现在不是讲礼节的时候呢!”说着,叫小太监上去把李鸿藻扶起,又在皇帝榻前安设一张椅子,唤李鸿藻坐下。皇帝伸出手来,握住李鸿藻的手,只说得一句:“朕的病怕不能好了!”皇帝、皇后和李鸿藻三个人,六挂眼泪一齐淌下来,尤其是皇后,哭得呜咽难禁。 皇上接下去说道:“朕既没有生得太子,那西太后又和皇后不对劲儿。朕死后,别的没有什么不放心,独怕她要吃亏呢。”这时皇后正哭得和泪人儿一般。 听了皇帝的说话,越发撑不住,悲悲切切地哭起来,皇帝一手搭在皇后的肩上,说道:“现在不是哭泣的时候,俺们商量大事要紧。 朕倘有不测,第一要紧的便是立嗣皇帝。你心里爱立谁做嗣皇帝,快对师傅说定了,朕可以和师傅商量写遗诏的事体。”孝哲皇后听皇帝说到这里,忙抹干了眼泪,跪奏道:“国赖长君,臣妾不愿居太后的虚名,误国家的大事。” 同治帝听了,微笑着点头,说道:“皇后很懂得道理,朕无忧了。”便和李鸿藻低低地商量了半天,决定立贝勒载澍为嗣皇帝。 同治帝嘴里说着,李鸿藻爬在榻前写着遗诏,那遗诏很长,上面说的都是预防西太后的话,说得十分严厉。写完了,皇帝拿去细细看过,说道:“很好。”便在遗诏上用着印,交给李鸿藻藏好。 李鸿藻一时无处可藏,孝哲皇后便亲自替他拆开袍袖来,藏在袍袖的夹层里,又替他密密缝好。同治帝说道:“师傅且回家去休息,明天或还要命师傅见一面儿呢。”李鸿藻磕着头,退出干清官来。 正要走过穹门去,忽听得身后有人低低唤师傅的名字,李鸿藻是心虚的,听了不觉吓了一大跳,急回头看时,原来不是别人,正是惇亲王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